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(以下简称“工信部”)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独角兽企业的成长,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,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。下一步,工信部将采取建立全国统一、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等五项措施,推动支持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。
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独角兽企业对于国家战略、产业发展、经济安全都非常重要。首先,独角兽企业通常处于全球产业前沿领域,作为全球创新的主阵地,独角兽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、产品和服务,推动行业发展和升级,带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,不仅有利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,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全球市场布局,提高经济自主权。
从我国首批独角兽企业诞生起,市场各方就对其展现出高度关注与重视,政策支持不断、资本争相青睐、产业生态持续完善等有利因素,为我国独角兽企业迅速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,助力独角兽企业跑出加速度。
9月8日发布的《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追踪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31家增长到2023年的375家,8年间增长近2倍。其中,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,超级独角兽企业每年总数保持10家左右。同时,2016年至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由近5000亿美元持续攀升至超1.2万亿美元。
记者进一步整理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后发现,“含科量”始终是各方的聚焦点,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。不论是相关支持政策,还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划,都将科技创新能力列为首要位置。
以此次工信部出台的五项举措为例,其中就有三项直指“含科量”的提升,即“支持独角兽企业技术创新,鼓励和引导独角兽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攻关,掌握更多的‘独门绝技’”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重点围绕原子级制造、脑机接口、6G等新领域新赛道,发展壮大独角兽企业”“支持独角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开展创新合作”。
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国家战略需求代表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方向,独角兽企业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,应当积极响应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同时,布局未来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,有利于独角兽企业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提升竞争力。
此外,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通过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融合,独角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机会,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。
《报告》显示,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半导体、清洁能源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持续提升,由2016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249家。同时,大模型、可控核聚变、GPU芯片、半导体材料、氢能、新型储能、合成生物等新领域加快涌现独角兽企业。
在宋向清看来,随着独角兽企业愈发以创新为使命,专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,有助于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和效能,形成新的高标准产业发展创新生态。